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海尔集团正在致力于成为“人单合一”驱动下的物联网时代引领者。
生物科技领域就是这里面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作为海尔金控旗下主要实体经济之一,海尔生物医疗通过打造5U生物科学技术五大共享平台,即U-Blood物联网血液安全共享平台、U-Biobank生物样本大数据共享平台、U-Vaccine疫苗智慧接种平台、U-Reagent生物试剂大数据共享平台和U-LAB物联网智慧实验室平台,搭建智能物联网触点网络,逐步实现了医疗和生物科学大数据共享增值,服务于全民大健康。
其中,U-Blood物联网血液安全共享平台已在青岛建成样板,正在全国范围迅速复制,推动中国临床用血革命性升级计划 。
U-Blood物联网血液安全共享平台,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的血液网大数据共享平台生态,实现从“血管”到“血管”全流程血液、温度、物流信息监测和可追溯,确保了临床用血极速、精准、节约。通过定制客户的真实需求和产品迭代升级,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
如今,海尔生物医疗已确定进入到战略性发展新阶段,通过布局物联网、大数据、自动化存储、细胞存储与治疗、分子诊断等医疗及生物科学技术上下游产业链,已实现由全球唯一涵盖-150-8度全冷链方案品牌向生物科学技术物联网平台生态模式的转型跨越。
在物联网时代,一面是医疗领域迫切要求提高血液管理效能、增强血液安全应用水平,一面是物联网时代尖端技术已落地、亟待实现产业化,物联网血液安全高效的管理解决方案应运而生,为二者找到了最佳的交汇点。
数据显示,全国无偿献血人次由1998年的32.8万提高到2014年的1299万,但是在巨大的临床用血面前,这一数字似乎还是有些捉襟见肘。同时血液资源十分珍贵,支撑着整个医院的治疗与抢救工作,关系到许多病人的生命安全。然而过去由于技术的局限,做不到全流程监控,血液无法送回,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血液的浪费。
2017年,海尔生物医疗利用专业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基础,针对国内临床用血种种弊端,开始深度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血液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并携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推出U-Blood物联网血液安全管理方案。
通过一年多的合作,U-Blood血液网在青大附院落地实施。双方构建了血库前移的成功案例,实现血液信息的可追溯和冷链监管。用海尔最新研发的物联网血库前移血液冰箱和物联网转运箱,将血液前移到手术室、病房、急诊科,医师和护士可随时查看用血相关信息,在遵循临床用血基础规范前提下合理的调配和送回实现了血液报废率低到接近0,血液回收率100%,在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的同时,也为患者减轻了经济压力,对提高血液管理上的水准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5月26日,海尔生物医疗与青大附院共创首个物联网血液安全管理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我国临床用血事业取得临床用血管理模式的突破,在行业里具有标杆作用。从起步阶段卖超低温冰箱设备,到如今提供血液网平台生态,所代表的不只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更是实体企业从设备输出到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的革新。
青大附院输血科副主任程聪表示,短期来看,对患者而言,最直观的影响是经济压力的减轻和用血风险的降低;长远来看,输血质量将因此提高,输血疗效也将更好;而对于院方,在应用U-Blood之后,医院可实施的手术规模(以台数计算)将比过去提升30%,大幅度的提升了用血效率。
在程聪看来,U-Blood血液网的意义,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溯源节流”,在国内献血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采血源头的保障已经近乎极致,要想进一步提升用血液使用效率,则必须从后期管理入手,即“节流”。
海尔生物医疗血液网小微主刘吉元表示,U-Blood物联网血液安全管理方案,是通过RFID无线射频、智慧芯片等先进的技术,实现对全流程血液信息、物流信息、温度信息的监测和可追溯,改变了过去耗时又浪费的“人找血”,实现了极速又安全的“血找人”,彻底颠覆了传统从医院输血科到手术室的物流运输取血模式。在海尔生物医疗物联网血液安全管理方案的实际应用中,输血的全过程用时由之前的20分钟缩短至不足1分钟,临床护理输血不合格病历(血液离开冰箱后超过30分钟输注)由原来的15.6%降低至1.2%。
随着U-Blood项目的推进,目前U-Blood血液网正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样板陆续推广到全国三甲医院。未来,这一模式将预计推广至全国1300多家三甲医院,计划每年将3000万手术患者提供安全快捷临床用血保障,更多的围术期患者将有望受益于U-Blood技术红利,不仅推动中国血液安全管理的二次升级,也势必会引领全球临床用血模式新的变革。
U-Blood血液网只是海尔生物医疗五大生物科技平台中的一项,追溯海尔生物医疗的起步,要追溯到12年前。早在2006年,公司还只是全球低温冷链产品方案的提供商;12年的时间里,海尔生物医疗完成了从电器到网器、再到平台的转变,蜕变为具有平台生态属性的公司。这是一步步演进的过程,立足生命平台,依托海尔金控万链共享生态圈丰富资源,目前已转型成为平台生态。
早在2006年,公司打破了国外品牌30年技术垄断,自主创新超低温制冷技术,首创超低温冰箱产品;2008年,建成中华骨髓库100台超低温冰箱示范工程,真正产业化并成功实现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2011年,航天冰箱,首次搭载神舟飞船上天;之后通过开放地整合全球资源,推动战略合作,自主创新与资源共创结合,研制出-80℃自动化生物样本库、-30℃血浆冷库等自动化产品,首创-160℃新型斯特林深低温冰箱,颠覆了传统制冷方式,为全球医疗科研用户,创造出更节能、更高效、更安静舒适的产品体验和科研环境。
2018年3月,伴随中国空间站项目的推进,海尔生物医疗为航天员提供空间站场景化定制方案,首款产品是空间站冰箱。已计划在2020年,进入太空,实现从航天冰箱到空间站冰箱,从空间科研到空间生活的迭代升级。
从满足用户简单存储需求的低温冷链产品,到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便捷、安全的样本管理和服务的生物样本库,海尔生物医疗也同样做到了国内领先。相继建成中华骨髓库、国家基因库、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库等六大国家级科研支撑项目和涵盖23个病种,近1000家临床医院样本库。
在物联网时代“人单合一”模式指引下,医疗和生物科学技术用户迫切要求实现产品方案的物联网平台生态升级,打造5U智能物联触点网络,快速创造物联网时代生物科学技术平台生态增值品牌。今年5月,海尔生物医疗在“2018首届全球独角兽高峰论坛”上,获评“瞪羚”企业,实现了向物联网时代生物科学技术平台生态的成功转型;6月,海尔生物医疗产业化项目入选山东省第一批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库,标志着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成果得到政府层面的认可。
近年来,海尔生物医疗5U生物科学技术五大共享平台不断实现突破,U-Blood物联网血液安全共享平台已取得加快速度进行发展,U-Biobank生物样本大数据共享平台、U-Vaccine疫苗智慧接种平台、U-Reagent生物试剂大数据共享平台、U-LAB物联网智慧实验室平台,也在多点布局,实现多维创新。
比如U-Vaccine疫苗智慧接种平台的打造,海尔生物医疗致力于完成由单线条产品营销售卖,到疫苗安全平台生态模式的转型,并取得明显成效。通过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可追溯、问题疫苗秒冻结、精准取苗零差错,以天津大王庄社区“五星级”预防接种为样板,覆盖全国疫苗接种站,开启疫苗接种新时代。
全球疫苗联盟(GAVI)自去年启动了5年为非洲援助2.7亿美金的疫苗安全方案投入资金的计划,海尔生物医疗打破欧美对手垄断这一市场30余年的格局,成功中标成为供应商,2017年全年中标金额占整个开标金额的30%以上。
针对非洲部分偏远地区缺电、少电的情况,海尔生物医疗研发出完全依靠太阳能驱动的太阳能疫苗冰箱,就连显示温度的纽扣电池都被太阳能所代替,打破了传统依靠电力和燃油驱动产品的历史在保温的持续性方面。并将保温时间延长至120小时,在阴雨天气里可以“续航”5天以上。并采取A级防冻保护,保证疫苗不冻结,来保证了偏远国家地区儿童接种疫苗安全。
此外,海尔生物医疗打造的疫苗安全平台生态涉及多个环节,分别由生产、运输、清关、配送、安装、维修等多方面构成。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唯一WHO/PQS认证,成功入选WHO采购目录,通过产品方案实力,赢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联盟的认可。
2018年6月,青岛上合峰会期间,海尔生物医疗成功确保峰会临床用血安全,7月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上,海尔生物医疗凭借物联网时代下的5U生物科学技术共享平台生态转型,荣获“生态价值最佳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合作奖”。
未来,海尔生物医疗将以五大共享平台为切入,通过共创共赢实现生命科学大数据共享增值,以注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为中心,进行模式创新等实践,以构建物联网时代生态品牌为目标,服务于全民大健康,智敬生命,引爆物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