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水平发展的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的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看点一: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是当务之急。会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今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止是冲击居民和企业收入,更重要的是对预期和信心的挫伤。当前居民、企业等微观主体预期有待进一步提振,出现避险化的趋势。在经济稳步的增长压力大的困难时期,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国家的经济潜力大、韧性强,科学防疫,让社会经济生活回归正轨,将极大地提振各方信心。后续必将会出台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的实质性举措。经济的常态化运行,会极大增强大家的信心,进一步强化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预期,餐饮、旅游、住宿等服务业将会迎来复苏。
看点二:稳增长为重,明年经济提高速度目标预计在5%或以上。从表述看,对稳增长的诉求有所增加。明年很重要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是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重回合理区间。这三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这样的一种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政策措施要聚焦到影响增长的关键点上。2023年的增速目标预计在5%或以上,这既和当前的潜在增速相符,也符合中长期的发展目标。要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从2020年起第一个五年,未来五年特别是2023年,推动经济稳步的增长重回合理区间是很重要的任务。如果2023年上半年能够大步或者全面摆脱疫情冲击的影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实际增速可能更高一些,2022-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左右。
看点三:新发展理念加上“完整、准确、全面”,是有所指的。会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些重要词汇其它没有动,只有新发展理念加上“完整、准确、全面”。不能因为低碳,弄得发不了电,不能因为防疫而停止生产,教训多多,故此提醒。两个更好,值得思考。
看点四:提出三“稳”方针,放在突出位置。会议突出了一个“稳”字,新闻通稿共14处提到“稳”。把三“稳”列在一起,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稳增长是推动2023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实现稳就业、稳物价、防风险、调结构、促升级等其他目标的基础。稳物价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看点五:扩大内需是重要路径,消费有望实现平稳增长。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到疫情冲击、外部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外需高位回落甚至一度转负,消费疲弱、近期增速,投资靠基建投资勉力支撑。此次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的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高达64%,稳住了消费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自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疫情优化20条措施以来,多地相继调整疫情管控措施,昨天,新10条公布,明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将呈现由弱转稳的趋势。
看点六: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明年赤字率预计为3%或以上。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五大政策,共同发力,财政为先。和去年年底的会议相比,多了“加力”二字。2023年财政赤字率将提升至3%左右,比今年设定的2.8%提高0.2个百分点,绿色、转型和科创将成为财政支出的重点。为促进经济快速复苏,专项债发行节奏可能继续显著超前,以支持二十大确定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扶持的领域,如国企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小微企业、“双碳”、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乡村振兴等等。
看点七: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发挥作用,总量宽松似成定局。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发挥作用、支持特定领域。中国当前通胀率约2%,预计明年中国的通胀仍将保持在温和区间。明年货币政策总量宽松操作仍有一定空间。明年的宏观政策在总体上不能以应急作为主基调,而应该以未来的持续复苏、持续稳健增长作为核心,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于深层问题的处理,比如说集中系统性出台房地产市场和中小企业困境的解决方案,从而将中国经济导入持续的新发展格局加速落地期。
看点八: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这一条,对企业很重要,畅通经济循环的前提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国有企业要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现代化产业集群为载体,有效整合利用海外创新资源,加快布局区域产业链体系,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构建长效科学技术创新机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重大技术攻关,具有指向性、长期性,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负担,国有企业依靠制度优势,依靠资金、人才实力,聚焦主业发展,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关键业务的重组整合,主动承担重点专项、重点项目等,填补国际产业链高端空白,提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要通过补链强链,加速推进产业协同,形成一批主导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链主”企业。提升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掌控力,全方位塑造公司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
看点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会议提出,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去年以来,粮食的丰收和能源价格的稳定。中国天然气和石油价格与国际水平基本一致,煤炭价格保持平稳,全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这对中国电价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会议提出,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农民工工资发放,是春节前的重点,估计领导人很快会为农民工工资问题喊话了。
看点十:“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是新提法。会议提出“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第一次讲了四敢,“地方敢闯”也是第一次提出。为什么出现四不敢,需要研究,重点是“让干部敢为”。
看点十一: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是个重要提法。会议提出,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是个重要提法。2023年需要利用好“二十大”红利,落实机制会拿出办法来的。
本次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房地产”,对此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做了分析。
一是,目前的房地产政策部署,已经基本到位了,已形成了涵盖供给端、需求端的一揽子政策体系。接下来,关键就是疏通执行的效果和效率。比如在供给端,保交楼工作部署,包括地方主体责任,专项资金和无息贷款,都已经到位了。纾困地产风险处置的三支箭,也已经发出了。需求端,近期国家在不断降低LPR,各地积极提振需求端的活力,热点城市也开始出台政策刺激了,不如北京限购松绑、成都、西安等地调整限购或限贷。
二是,当前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处理,国家有基本的政策设计,即只要在供给端保证交楼、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需求端降低利率、鼓励刚需和改善,保持市场一定活跃度,对冲风险下行,剩下的都交给市场来解决,允许风险有序释放,贯彻市场化、法制化原则。
一是,相比于刺激需求,供给端的改革,更重要。需求端刺激的效果在下降,这也是近期楼市需求端政策刺激不断吗,但效果不好。因为,问题的根本在供给端。
二是,在房地产领域,就是要推进降地价、降房价,降低利率,补上公共配套的短板,推进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就是要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等公共住房供应。目的是,让供给和需求能匹配,让供给适应需求,需求反过来能牵引供给,供给和需求高位平衡。
这说明,2023年,对于房地产来说,最重大的工作,就是防范风险,防住风险了,包括防住了不出现重大金融违约风险,防住了不发生大面积的无法交楼导致维稳风险,防住了不发生房价明显下跌导致的踩踏风险(踩踏式挂牌、踩踏式挤兑)等等,房地产工作就算完成了大头。至于怎么来实现房地产对经济的稳定,等待来时解决,先防住风险。
一是,财政方面,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加力提效。考虑到中央财政杠杆率较低,预计明年财政赤字、专项债都会增加,加上央行扩表,以定向支持二十大确定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扶持的领域,比如双碳体系、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当然,房地产领域,就是保交楼、保租房、公租房建设筹集等。
二是,货币方面,强调精准有力。意味着,明年三支箭发出会开始落地见效,也就是市场化资金精准投放到保交楼、风险处置、资产收并购和公司重组等方面的贷款、债券、股权融资会明显增加。
一是,目前,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64%,稳住了消费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疫情优化20条开弓没有回头箭,经济社会全面恢复疫情前的常态化流动。明年,预计将在消费端启动一揽子的疫情后居民纾困,从而将消费的基础稳定住,这样就业、投资就有了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二是,房地产是最大的内需,既包括购房需求(刚需和改善),也包括3亿新市民的租赁需求,还包括存量住房居家和社区服务等需求,有房屋装饰装修、设施更新替代,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水电管气路更新补缺等。
12月7日,中指研究院发布《中国房地产市场2022总结&2023展望》报告。
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量价趋稳,新开工面积调整态势难改,投资或继续下行”的特点。
需求端,乐观情形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望实现正增长,但在中长期住房需求释放动能减弱的背景下,增幅或有限;中性情形下,商品房销售面积或与2022年基本持平;悲观情形下,市场预期和信心修复不明显,商品房销售面积继续回落,降幅或在3.6%左右。
供应端,新开工一方面受销售端恢复节奏制约,另一方面,近两年土地大规模缩量、企业金钱上的压力大、可售库存规模较高等因素亦拖累新开工规模,2023年,新开工面积或继续下降。投资方面,新开工缩量、土地购置费继续下行仍将制约开发投资额恢复,“保交楼”政策持续发力下,竣工面积有望逐渐改善,进而对开发投资形成支撑,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仍面临下行压力。